第182章:从前有个书生_龙象演义
笔趣阁 > 龙象演义 > 第182章:从前有个书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82章:从前有个书生

  从前有个书生,从小就生得清瘦斯文,家里穷到一年只有三套衣服换来换去,一套春秋,一套夏,一套冬。

  有时候衣服洗了没得换,别人总是会笑他,怎么这大夏天的,你穿那么厚的褂子啊?

  书生总会涨红着脸不说话,偶尔说话了,也是结结巴巴的,逗得人捧腹大笑。

  书生他爹以前没少干坏事,后来倒了霉还落了残疾,女人也跑了,所以家道中落,好在书生从小懂事,把他照顾得很好。

  书生两岁那年,他那个无良老爹就替他定了一个娃娃亲,是京城里一个大太监的养女儿。

  他爹本来名声就不好,又搞出这样一番动作,人们都讥讽他爹,说他爹贪恋权势,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。

  所以书生家里从小就受尽白眼和挤兑。

  这个爱结巴的书生虽然家境贫寒,但是从小就品学兼优。

  七岁的时候,山里砍柴的樵夫丢了钱,他就能追出几里路去还给人家。

  如果只是小时候这样也就算了,可是这个书生十几年如一日,品性纯良端正,有着一颗赤子之心,很讨得大家喜欢。

  书生虽然算不上玉树临风,但配得上才高八斗,学习简直好的一塌糊涂。

  可问题来了,学习虽然好,但是说话却结巴,所以人们一边看好他,一边惋惜他。

  这货学习好到什么程度了呢?

  十三岁的时候就高中了州试里的举人。

  大家一看,我去,这不得了啊,简直是天纵之资,以后肯定要飞黄腾达啊。

  当时州里管人事的中丞大人都被他的才华给惊动了。

  他随便写一首诗,写一篇文章,就能被整个州里的文人摘抄。

  他写的那些时政方针更是被太守们都拿来拜读。

  几乎可以说是名震东土。

  可是啊,这个书生太年轻了,还是个孩子,说话又结巴。

  所以头头们就没给他官做。

  不给官也就算了,那些老油条们都把他当成了一个宝贝,一个可以利用的宝贝。

  在那一年里,书生不知道给人做了多少次枪手,他脑子里的所有东西,最后都是别人的署名。

  书生不懂那些阴暗的东西,内心也纯正,用他的话来说就是。

  只要这些文章能被人喜欢,只要这些时政方针能够有用就行了,别的无所谓。

  终于,有一个十分爱才的大官得知之后大为震怒,思来想去,大手一挥,决定让这书生去做官试试。

  那年他才十四岁,五品官衔,尚书主簿,要害职务。

  简直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。

  可是没想到啊,书生那单纯正直的性格在官场里根本就生存不下去,他做官还没一个月,就把上面那些老领导得罪完了,比如说这里的政策有问题,比如说那里的运河应该修一下,直言不讳的书生分分钟就被人嫌弃无比。

  他哪里懂那些东西的弯弯道道啊?

  运河是说修就随便能修的吗?政策是说改就能改的吗?

  不说别人,连那个爱才的大官都被书生给怼了好几次,这小子,人家提拔他,他却连基本的站队都不会。

  一来二去,书生在官场接连碰壁,人家实在是觉得他碍眼,锋芒太过,就把他给下放去当一个小县令,七品官衔。

  说是他太年轻,应该下去锻炼一下,磨砺一下。

  从五品的尚书主簿变七品县令,这事要换别人,肯定一肚子怨气和牢骚。

  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书生也不泄气,分分钟就开心的上任去了。

  外派的那个县可不是什么好地方,治安混乱,虎豹横行。

  那个地方差到什么地步了呢?

  盗匪们多的县牢都关不下,县里更是有地头蛇宋书军为非作歹。

  书生刚上任,就收到了宋书军的下马威。

  有人告诉他,说如今没人去县衙,衙门里闹鬼,人尽皆知。

  因为闹鬼,宋书军带人搞了一

  堆祠堂,乡亲们都要掏钱祷告,鬼才不会害人。

  结巴书生说:这宋书军也太猖狂了吧。

  师爷说,这不算什么,宋书军不仅仅鱼肉乡里,而且还有生杀大权,几任县令住在县衙里最后都横遭不测,都跟他有关。

  要不,您这刚到,还是先去拜会一下宋书军大人?

  结巴书生淡淡一笑,说不用,我们直接去县衙住下。

  师爷:???

  师爷一脸的惊恐,看着这个才十五岁的小娃娃,看模样毛可能还没长齐呢,我滴乖乖,这也太作死了吧。

  师爷二话不说就溜了,当天晚上整个县衙就书生一个人在那里拾掇。

  或许是因为那书生有些名气,又或许是书生刚来,所以宋书军一时之间摸不清状况,并没有动手。

  书生第二天从衙门里出来,说衙门里没鬼,县里的那些祠堂都可以拆了。

  师爷瑟瑟发抖,又不能不听,当天就派人强拆了。

  宋书军:……

  宋书军觉得这个狗比简直是在找死,不来看望自己也就算了,第二天就敢拆自己的祠堂?祠堂拆了可以再建,但是这个县令,老子今天就要他死。

  衙门里有多少官兵,官兵什么水平,家住在哪,老婆孩子多大,宋书军门清。

  对他来说,要弄死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县令,简直太简单了。

  可惜宋书军错了,县衙里除了官兵和捕快,还有一牢盗匪。

  东土的刑罚一度很重,常常会有冤假错案,一个人可能犯了芝麻大点的事,就要被关很久。

  书生研究了大半夜的卷宗,然后去了县牢。

  对他们说,诸位都是本分人,活不下去,这才做了盗匪,如今用过刑,关过牢,还非要杀你们,那是不给你们改过自新的机会。

  更有一些人,明明罪不过正午,却在这里呆了一天又一天。

  盗匪们:??!!

  书生笑道:诸位,可以走了,以后切莫再来。

  盗匪们一脸激动,互相看看,紧接着一个个感动无比不知所云。

  盗匪们说,大人之恩,小的定当涌泉相报。

  宋书军这下一脸懵逼了,他派出去杀县令的人,刚到衙门就被一群盗匪们给制伏了。

  谋杀朝廷命官,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!

  书生当时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话,“给,给我把宋书军抓住,斩,斩了。”

  宋书军表示剧情翻转的太快就像龙卷风。

  宋书军一番垂死挣扎,终究是倒在了无数好汉的手里,被热热闹闹的斩首示众。

  书生这下子出名了,乡亲们还为他立碑颂德。

  可惜啊,好景不长,这个书生努力地想要为百姓们做好事,却总是避免不了跟上面的领导们有冲突,财政冲突,政策冲突,政治冲突,还不到小半年,书生的县令就被罢免了。

  书生离开的时候,县里的百姓们送了十里路,大家都舍不得他,有人问他,你还会做官吗?

  书生回答说,会啊。

  那人接着问他,你为什么要做官啊。

  书生说,我想改变这个世界啊。

  书生回到家乡之后,惨遭周边人们的嘲笑。

  见过做官的,但是没见过这么做官的,竟然能从五品做到七品,然后从七品直接做没了?

  说好的飞黄腾达呢?

  说好的明日之星呢?

  这简直就是官场的新纪录啊。

  天纵之资出世,十三岁州试举人到冷藏一年,再到一个月五品尚书主簿,半年七品县令,再然后直接被罢官了。

  我滴乖乖,这也太秀了。

  简直就是造化钟神秀啊。

  书生听到人们的讥讽也不生气,只是结结巴巴地说,是我自己本领不精。

  书生回到家乡后继续开始学习,这个时候,他的那个娃娃亲上门了。

  那个姑娘在京城也算得上是名女了。她爹是太后身边得宠的大太监,平日里巴结她的男子不少,加上她生得俏丽,所以到了年纪之后,提亲的更不在少数。

  这姑娘回东土一看,我的天吶,和我有婚约的人竟然是一个结巴,而且还是一个开创做官新纪录的结巴。

  书生看到她说的第一句话是:你你你你你好。

  姑娘:哦。

  书生又说:我们的婚事…

  姑娘:哦。

  书生问了问:你愿意嫁给我吗?

  姑娘这回没哦了,她白了一眼说,算了吧,老人家以前开的玩笑,现在就随风过去吧。

  书生:哦。

  姑娘临走时,书生说了一句,我想去京城参加大比,考试的时候,我可以顺道去看看你吗?

  姑娘看了他一眼说,其实你不一定非要参加那些考试的,也不一定非要读书,你可以学点别的什么手艺啊之类的,也挺不错的,你为什么偏偏喜欢读书啊,死磕这个干吗。

  书生说,别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玉玉,可我不那么觉得,我读书是因为我觉得书可以明心,明理,明道。先明而后改,改道以正人情,正礼法,正家国,改后则立新,立天地,革潮流,通古今…

  书生说了老半天,姑娘看着他哭笑不得,又回了一个‘哦’字。

  书生问,我在京城没什么朋友,能顺道去看看你嘛。

  姑娘叹了一口气,说行。

  书生又问,你是不是不喜欢我这个样子啊?

  姑娘脱口而出,恩。

  话罢她又觉得不合适,改口说:你这样挺好的。

  姑娘其实心里想说的是,你这样的书生,去了卧虎藏龙的京城,并不适合。

  书生想追上去问问姑娘住在京城的哪里,可惜还没来得及,姑娘就乘马车走了。

  书生追上去的途中听到那姑娘叹了一口气,自言自语道,百无一用是书生啊。

  这话让书生一愣,人走了,还留下一句话搁在心里。

  书生决定到时候去找她问个明白,一定要跟她好好的辩论一番。

  书生心里有点难过,难道自己真是百无一用嘛?

  没过多久,书生就上路了。

  一路风吹日晒,雨拍霜打,手无寸铁的他这一路走来,可吃了不少苦头。

  说来好笑,这个书生自己都管不好,一路上只要但凡看到有受苦之人,哪怕自己受罪也要帮助人家。

  有一次,他被一群麻匪抓进了山寨里,那土匪要把他扔到油锅里去,炸了他吃。

  这个结结巴巴的书生从一进山寨就开始跟人讲道理,讲什么春秋大义,讲什么四书五经,更讲什么人道法治,可没把人家烦死。

  最后那土匪头子实在是不耐烦了,要割了他的舌头下酒。

  他对那土匪头子说,“吃我可以,但是雨季就要来了,我刚来的时候,发现你寨子里的水渠该通通了,还有那些屋舍,应该改动一下,好多地方都有问题,特别是水利方面,不然再来一次大雨的话,你这寨子肯定要灌成汪洋,到时候可能会出很多人命。”

  土匪头子:……

  话音刚落,正巧来了大雨,被绑在桩上的书生开始指挥那些土匪抢修寨子和改动水利。

  亡羊补牢,为时不晚,在书生的帮助下,山寨免去了一次水祸。

  土匪头子最后愣是没杀掉书生,反而还给书生了一点钱让他上路。

  “滚,快滚,别跟老子讲道理了,下次再路过这里,老子非得把你舌头拔下来下酒。”

  “妈的世上怎么有这样的人。”

  书生这一路前往南原京都,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惊心动魄,不知道吃了多少亏。

  别说什么本领高强的歹人,随便出来一个小毛贼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,他的人生剧本随时都可能会出现大结局这三个字。

  可他也是福大命大,硬是有惊无险。

  如果搁现在

  ,那就是一句话来形容他,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走不怕。

  书生姓卢,名肖。

  这阵子来到了荆州江城。

  卢肖在江城呆了半个月里,一直在筹钱,因为想要过沧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。

  他可真是一边赚钱一边撒钱。

  别人撒钱是消费,他撒钱是用来帮助别人消费。

  在江城里他受了不少欺负,这世上有的是不讲道理只靠拳头的人,很多时候他的话刚出口,就被人打了个满脸乌青。

  有一天,他看到街道上很热闹。

  他跟着人们一看,原来是江城非常有名的大恶人武东袁在游街。

  这一瞅可不得了,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,红旗招展人山人海。

  也就是武东袁游街这个事,让他看到了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,比自己厉害很多的人。

  当时卢肖想,如果是自己,就没办法做到这一步。

  卢肖忽然有些明白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意思了。

  他于人群中偷偷跟住了那个常玉,他决定要去向常玉取经。

  卢肖觉得自己不能只读书,也要练武,像常玉一样,做一个有能力铲奸除恶的英雄。

  卢肖不是没见过本领高强的人物,可这个常玉跟其他人不一样。

  在这个大风卷水,林木为摧,卑鄙者与英雄并起的时代里。

  他行走于孤独,一个人像一只队伍。

  甚至在整整一天的跟踪里,在道听途说里,卢肖看着他总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,就好像自己碰到了自己的明公。

  这期间卢肖跟着常玉到了他的住处,发现了他有一匹马,特别有灵性的马,竟然能在心里跟自己说话,而且在一起说了好多话。

  卢肖决定拜他为师向他学习,可是摊牌之后,自己却被他给打晕了。

  醒过来以后,卢肖并没有放弃,而是来到了那人的住处,敲了敲门。

  “英雄,在吗。”

  那人一开门,看到来人是他有些吃惊。

  “你怎么找到我的?”

  “你的马告诉我的,它挺喜欢我的。”

  那人一愣,思忖了一会儿说道。

  “不好意思,恕我无能为力,我帮不了你。”

  卢肖又道,“你那么厉害,教我没问题的。”

  那人眉头一皱,“我说你这个小结巴,是不是脑子不好使?有病吧。”

  “你再烦我信不信我打断你的腿?”

  卢肖一笑,“英雄,你不会的。”

  英雄:……

  英雄:你怎么知道我不会?

  卢肖:他们没见过你的真面目,但是我见过,因为我见过,所以我能感觉的到,你是一个好人,一个能够守住本心的好人,并且,我想我能懂你。

  英雄:……

  英雄:你先进来,有话慢慢说吧。

  卢肖一笑,“好嘞。”

  卢肖一进他的房间,“英雄你肯做我师父吗?”

  英雄:……

  英雄:别,师父就算了,我自己还在学习的路上呢,真他娘是服了你了,别跟我整这一出,我头疼。

  卢肖想了想,眸子一转。

  “哦,那我们做朋友吧,你教我练武,我可以教你读书啊。”

  英雄一口茶水喷出来,“你教我啥?”

  “读书啊,我看过很多书,懂一点东西,你不会的我可以教你,我不会的你可以教我,这样不就好了,互相学习嘛。”

  这一刻,英雄觉得头皮发麻。

  “你他妈是哪里蹦出来的书呆子啊?”

  “东土,东土京州林城人氏,常英雄你之前问过我的。”

  英雄:……

  (.laoqu123=老曲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